科目一:
无机化学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无机化学》课程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参照教材《无机化学》(第五版),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确定该科目专升本招生考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物质结构基础
1.掌握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性、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取值规则;理解原子轨道的形状、伸展方向,掌握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及常见元素(1-36号)的电子排布式;了解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条件、特征;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对应的分子空间构型;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形成、特点,及其对物质熔沸点、溶解性的影响。
(二)化学反应基本原理
1.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理解焓变意义,掌握盖斯定律应用;了解标准摩尔生成焓概念及ΔH计算。理解熵变意义,掌握吉布斯自由能变计算并判断反应方向。
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及意义。掌握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通过Q与K的比较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3.掌握反应速率表示方法,理解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反应级数的概念;理解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催化剂的作用。
(三)溶液与离子平衡
1.理解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电离常数意义;掌握同离子效应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掌握溶度积的概念及表达式、溶度积规则;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
(四)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能通过化合价变化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2.理解电极电势的概念,掌握标准电极电势的意义,掌握能斯特方程的应用。
(五)元素化学
1.s区元素(碱金属、碱土金属)
掌握s区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性质递变规律。
2.p区元素(卤素、氧族、氮族、碳族、硼族)
掌握卤素的氧化性递变,了解O2、O3的性质,掌握H2O2的氧化性与还原性;掌握H2S、H2SO₄的性质;掌握NH3、HNO3的性质;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结构与性质差异;掌握CO2的酸性氧化物性质,了解SiO2与硅酸盐的性质。
3.d区与ds区元素(过渡金属)
4.了解d区、ds区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性质共性。
三、补充说明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试卷总分:150分
3.试题类型:一般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
科目二:
建筑材料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建筑材料》科目旨在考核学生对建筑材料基本理论、性能及应用的掌握程度,涵盖常用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特点、质量标准、选用原则及检测方法等核心内容。通过考试,检验学生运用建筑材料知识分析实际工程材料选用问题、判断材料质量优劣、解决材料应用常见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实践应用能力及规范意识,为后续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学习及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参照教材《建筑材料》,张敏、江晨晖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确定该科目专升本招生考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1.材料的基本性质:
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与性质的关系;材料的力学性质和材料耐久性基本概念;理解各项性质之间的关系。
2.建筑钢材
建筑钢材的主要技术性能;建筑钢材的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钢材的锈蚀。
3.气硬性胶凝材料
气硬性胶凝材料的定义和分类;石灰的生产、石灰的硬化与熟化、技术性质与应用;石膏制品的特性与应用。
4.水硬性胶凝材料—水泥
常用水泥的生产过程;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组成及特性;常用水泥的技术性质及特性、选用原则;水泥硬化机理及影响因素;其他水泥品种的特性及应用。
5.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基本组成材料、分类;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及测定方法;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质、变形性质、耐久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6.建筑砂浆
砌筑砂浆的性质、组成、配合比设计;新拌砂浆和易性,流动性和保水性的指标;砂浆强度及强度等级,砂浆强度的影响因素。
7.烧结砖
烧结砖的主要品种、规格、主要技术指标以及应用。
8.沥青材料
沥青的分类、特点;石油沥青的组成和性质;沥青的技术标准、牌号划分与选用。
9.木材
木材的优缺点、分类、应用及防护措施;木材的主要技术性质。
三、补充说明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试卷总分:150分
3.试题类型:一般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填空、简答、计算题等。
来源:招生网
抖音
微信
微博
QQ群
400-023-17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