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一:
工业设计概论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工业设计概论》考试旨在通过系统考核工业设计简史、设计与文化、设计与市场、设计与环境、跨学科关联及职业化发展等核心知识模块,全面考察考生能否正确全面了解工业设计的概念、特征、学科范围、发展历程及工业设计师的业务范围、知识结构,掌握工业设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树立“ 以人为中心 ”的设计价值观,并具备将设计置于社会文化、市场趋势、环境约束等多维度中评估的批判性思维,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教材《工业设计概论(双语版)》(赵立新,孙巍巍主编,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年9月),确定该科目专升本招生考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考试范围
1.设计与工业设计
本模块主要介绍了设计的概念、本质与分类,阐明了工业设计的定义、特征与核心目标,探讨工业设计的学科属性(交叉性、实践性、创新性)及其与艺术设计、工程设计的区别,强调工业设计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作用(如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品牌差异化)。
考核的知识点:设计、文化、文明概念间的交叉与关联;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原则;工业设计的定义、特征与程序。
2.工业设计简史
本模块主要梳理工业设计的起源与发展脉络,从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到“装饰艺术 ”运动、德意志制造同盟与包豪斯学派,从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到战后各国家地域的工业设计设计发展,分析不同历史阶段的设计思潮与代表性作品(如迪特拉姆斯的“设计十诫”、德国博朗与乌尔姆造型学院的深度合作),并探讨当代工业设计的新趋势(数字化设计、可持续设计、服务设计)。
考核的知识点: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设计现象、代表人物与作品,核心思想的先进性与局限性;“装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同盟与包豪斯学派的设计现象、代表人物与作品,核心思想的先进性与局限性;战后各国家地域的工业设计发展
概况与特点。
3.文化因素、市场因素、环境因素与工业设计
本模块主要分析文化、市场、环境对工业设计的驱动与约束,包括文化因素
(地域文化、传统文化、流行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市场因素(用户需求分析、市场竞争策略、品牌定位)对设计的驱动作用,以及环境因素(可持续材料、生命周期评估、低碳设计)对设计的约束。
考核的知识点:文化因素对工业设计的影响;设计的文化生成;工业设计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工业设计与产品附加价值;可持续设计的思想。
4.工业设计与相关学科
本模块主要探讨工业设计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包括工业设计与人机工程学的结合(人机尺度的设计、人机交互关系设计),工业设计与心理学的结合(消费与用户心理、用户体验设计、行为心理学),以及工业设计与工业工程的关联(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综合性的知识体系、注重人的因素、系统优化技术)。
考核的知识点: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与工业设计的结合;消费心理与用户心理;情感化设计;工业工程的定义与基本概念;工业工程的特点及其与工业设计的联系。
5.设计的形态
本模块主要介绍了现代设计体系的形成,及针对人群、社会、环境组成的生活的世界各层面生存与发展需求的设计应对策略,主要从视觉传动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三个层面阐述了设计的内涵与具体表现形态。
考核的知识点:视觉传达设计的特点及主要领域;工业(产品)设计的要素、类型;产品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工业设计师的素质和能力;环境设计的特征与要素;环境设计的分类与过程。
(二)考试要求
《工业设计概论》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介绍了工业设计学科发展历程与概况、工业设计与相关影响因素、工业设计与相关学科、设计的形态、工业设计师应有的知识结构及素养等知识模块,通过该科目考试以确认考生能够全方位、综合性地把握技术与艺术、设计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并具备后续专业学习所需的必要理论基础,具体考试要求如下:
1.理解设计与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工业设计的特征与程序。
2.掌握工业设计发展的脉络,理解典型的设计现象、设计思想、设计运动的成因与内涵,熟悉其代表人物、作品及贡献。
3.理解文化因素、市场因素、环境因素对工业设计的影响方式与作用机制。
4.熟悉工业设计的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及各学科对工业设计的支撑作用。
5.熟悉设计的各种具体形态及对应研究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三、补充说明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试卷总分:150 分
3.题目类型:通常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设计题。
科目二:
设计心理学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设计心理学》研究了人的心理状态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机制,同时研究了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其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及其反过来再作用于设计的过程, 目的在于使设计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心理的作用。该考试科目旨在考察考生对设计心理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设计问题、优化设计策略的能力。
参照教材《设计心理学》(田蕴,毛斌,王馥琴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年11月),确定该科目专升本招生考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考试范围
1.设计心理学概述
本模块主要介绍了设计的内涵、分类、原则及要求,阐述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明确了一切设计都是为人服务的基本观点。
考核的知识点:设计的内涵及原则;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意义;设计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消费者心理与设计
本模块介绍了消费者需要、动机、决策、市场细分等概念,在此基础上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对市场的购买行为及产品进行分析,明确了消费者心理及消费者行为是为产品设计服务的基本观点。
考核的知识点:消费需要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消费动机的概念及动机特性、类型;消费者决策概念、理论及分析;市场细分的概念;不同性别及年龄的消费心理特点。
3.用户心理与设计
本模块主要阐述了用户操作产品过程中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概念,明确用户操作产品的过程既是知觉过程也是认知过程,并介绍了通过调查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心理模型的方法。
考核的知识点:感觉和知觉的概念;用户操作过程中的知觉种类;注意、记忆及思维的概念和界面设计的原则;以用户为中心的心理模型的建立;用户出错的类型及避免出错的设计原则。
4.审美心理与设计
本模块主要介绍了设计审美及其心理过程,产品设计中美的体现形式,阐述了中
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审美心理,树立设计师提高自身审美能力与审美水平的意识。
考核的知识点:设计的审美及其心理过程;产品设计中美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心理;设计师的审美与设计。
5.感性工学与情感化设计
本模块主要介绍了感性工学的产生和发展、感性工学与情感化设计的基本概念,阐述了产品造型、材料及使用方面与情感设计的关系,以及将感性工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产品设计中的方法。
考核的知识点:感性工学的发展历程及基本概念;感性工学的应用方法;情感设计的概念;产品造型、材料、使用与情感设计。
(二)考试要求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是一门典型的处于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其部分理论来自于心理学、社会学,部分理论来自于设计艺术学。它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对工业(产品)设计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与辅助作用。通过本考试检验考生是否具备后续专业学习所需的必要知识储备,具体考试要求如下:
1.理解设计心理学的学科定位与交叉性,明确其与心理学、社会学、设计艺术学的关联,掌握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学科交叉性,理解其形成与发展历程。
2. 掌握消费者心理、用户心理、审美心理的核心理论,熟悉消费者心理特征(如需求层次、决策过程)、用户心理要素(如认知机制、行为动机)及审美心理规律(如形式美法则、文化差异)。
3. 熟悉感性工学与情感化设计方法,具备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理解感性工学原理(如感性意象、情感化设计层次)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4. 能够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设计问题,如用户操作习惯、产品吸引力、文化适配性等,能够结合消费者行为模式、用户反馈数据,提出设计改进方案。
三、补充说明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试卷总分:150分
3.试题类型:通常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设计题。
抖音
微信
微博
QQ群
400-023-17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