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报考武汉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专升本的考生。
【 二】考试目标
专升本《管理学》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管理的概念、普遍规律、 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等内容的掌握,并能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实 际问题进行科学分析,解决一般管理问题,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 升入我校本科继续钻研学习。
【三】考试范围
本考试属于标准参考性学业水平类选拔考试。考察内容以管理科 学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围绕管理活动中的管理者的职能包括决策、 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内容展开。
【四】考试方式
本考试采用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的方式,以闭卷笔试的形 式组织考试。试卷总分值为 150 分。
【五】考试时长
90 分钟
【六】考试内容
第一章 管理导论
考试内容: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时代背景;管理学的学习意义;
组织与管理两个概念的定义和内涵;组织的特征及企业的特征;管理 工作的主要内容;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的本质和基本原理; 管理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工具。
考核要求:
1.掌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管理的本质和基本原理;管理的 基本方法和基本工具。
2.了解: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管理学的学习意义;组织与管理 两个概念的定义和内涵;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考试内容:古典、现代、当代管理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 不同时期的划分特征;“管理理论丛林 ”的含义及主要流派分类;组 织趋同、合法性、企业再造等概念;古典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 作、基本观点、先进性和局限性;现代管理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基本 观点、先进性和局限性;组织趋同的不同机制;企业流程再造的原则 和过程。
考核要求:
1.掌握:古典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基本观点、先进性 和局限性;现代管理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先进性和局限性。
2.了解:古典、现代、当代管理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不 同时期的划分特征;组织趋同、合法性、企业再造等概念;组织趋同 的不同机制;企业流程再造的原则和过程。
第三章 决策与决策过程
考试内容:决策的要素、功能和任务;决策与计划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决策类型;决策的概念和特征;决策过程模型和决策准则;能 够在不确定情境下根据不同的标准做出不同的决策。
考核要求:
1.掌握:决策的概念和特征;决策的要素、功能和任务;不同的 决策类型;按照不同准则分别选择最优决策方案。
2.了解:决策与计划之间的关系;一般的决策过程是如何制定的; 决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决策过程模型和决策准则。
第四章 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
考试内容: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行为决策、非理性决策的主 要模型;机会评价框架;一般环境、具体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的主要 构成部分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关系;环境 分析工具;西蒙的理性决策理论;环境不确定性评估模型、决策背景 分析步骤,以及活动方案生成方法;能够使用决策树工具对活动方案 做出评价。
考核要求:
1.掌握: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环境分析工具;西蒙的理性决策 理论;环境不确定性评估模型、决策背景分析步骤,以及活动方案生 成方法;能够使用决策树工具对活动方案做出评价。
2.了解: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行为决策、 非理性决策的主要模型;机会评价框架;一般环境、具体环境和组织 内部环境的主要构成部分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
间的关系。
第五章 决策的实施与调整
考试内容:不同的计划分类标准和类型;不同的预算管理类型和 主要的预算方法;计划编制过程;预算管理的内涵;决策追踪与调整 的意义和程序;计划的定义、内涵和作用;滚动计划法、项目计划技 术、计划评审技术、甘特图等计划编制方法; 目标管理的基本观点、 特点、过程和评价;PDCA 循环的内涵和实施步骤。
考核要求:
1.掌握:计划的定义、内涵和作用;滚动计划法、项目计划技术、 计划评审技术、甘特图等计划编制方法;目标管理的基本观点、特点、 过程和评价;PDCA 循环的内涵和实施步骤。
2.了解:不同的计划分类标准和类型;不同的预算管理类型和主 要的预算方法;计划编制过程;预算管理的内涵;决策追踪与调整的 意义和程序。
第六章 组织设计
考试内容: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的表现形式;组织结构的演 变趋势;组织整合过程中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管理幅度和管理层 级、集权和分权、直线和参谋之间的关系;组织设计的定义、任务、 影响因素和原则;组织结构的定义、内容和表现形式;各种组织结构 的优缺点。
考核要求:
1.掌握:组织设计的定义、任务、影响因素和原则;组织结构的
定义、内容和表现形式;各种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2.了解: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的表现形式;组织结构的演变 趋势;组织整合过程中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 集权和分权、直线和参谋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领导的一般理论
考试内容:领导三要素;领导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文化对领导的 影响作用;领导的内涵和特征;领导特质理论、行为理论、团队理论、 情景领导模型、领导——成员交换理论、领导者角色理论、权变领导 理论以及路径——目标领导理论。
考核要求:
1.掌握:领导的内涵和特征;领导特质理论、行为理论、团队理 论、情景领导模型、领导——成员交换理论、领导者角色理论、权变 领导理论以及路径——目标领导理论。
2.了解:领导三要素;领导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文化对领导的影 响作用。
第八章 激励
考试内容:激励的基础;激励机理;不同人性假设下的不同激励 方法;行为基础理论、过程激励理论和行为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各 自的先进性和局限性;常用的激励方法。
考核要求:
1.掌握:行为基础理论、过程激励理论和行为强化理论的基本观 点及各自的先进性和局限性;常用的激励方法。
2.了解:激励的内涵;激励机理;代表性的人性假设以及不同 假设下的激励方法。
第九章 控制的类型与过程
考试内容:控制系统的组成;主要的管理控制信息技术;不同的 控制类型及其优缺点;控制的定义、内涵、原则和控制的过程;常用 的控制方法。
考核要求:
1.掌握:控制的定义、内涵、原则和控制的过程;常用的控制方 法。
2.了解:控制系统的组成;主要的管理控制信息技术;不同的控 制类型及其优缺点。
第十章 创新
考试内容:创新的定义和内涵;管理创新和维持之间的关系;不 同的管理创新类型;创新的主要动力、创新管理决策和创新领导;不 同组织结构创新的历史背景;勒温的组织变革理论;不同组织结构创 新的历史背景;组织变革的四条路径,变革过程的障碍以及克服障碍 的方法;知识创新的模式和过程。
考核要求:
1.掌握:创新的定义和内涵;创新的主要动力、创新管理决策和 创新领导;组织变革的四条路径,变革过程的障碍以及克服障碍的方 法;知识创新的模式和过程。
2.了解:管理创新和维持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管理创新类型;不
同组织结构创新的历史背景;勒温的组织变革理论;不同组织结构创 新的历史背景。
【七】参考教材
《管理学》(第 1 版),陈传明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978704045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