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登录 登录 注册 注册

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400-023-1785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微博关注

在线客服

顶部

切换栏目
选择分类
升本政策
考试科目
考试大纲
招生简章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招生计划
专业对照
招生院校
历年试题
分数线
成绩查询
报考流程
升本培训
选择地区
重庆专升本
云南专升本
贵州专升本
四川专升本
山东专升本
湖北专升本
河南专升本
陕西专升本
浙江专升本
山西专升本
安徽专升本
河北专升本
甘肃专升本
江西专升本
新疆专升本
湖南专升本
辽宁专升本
海南专升本
天津专升本
宁夏专升本
内蒙古专升本
黑龙江专升本
广西专升本
点击筛选
取消筛选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升本资讯 > 正文

广西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大纲与说明(医药卫生大类)(2026 年版)

2025-09-15
来源:好老师升学帮
阅读 270
导读:本文是广西普通专升本考试大纲与说明(医药卫生大类)(2026 年版),由好老师升学帮整理给大家参考!

广西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以下简称专升本考试)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普通高校全 日制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升入普通本科高校和本科层次 职业学校的选拔性考试, 旨在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 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考试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在高职(专科)  段相关专业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 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各本科院校择优选拔, 确保招生质量。

医药卫生大类专业基础综合课考试包括人体解剖学、生 理学基础和病理学基础 3 门课程。人体解剖学注重考查考生 对人体器官的正常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等解剖学基本知 识、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以及在人体上正确辨认重 要体表标志的实践应用能力;生理学基础注重考查考生对正 常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产生机制、影响因素和相应调节等生 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病理学基础注重考查 考生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等病 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一、考查内容

(一)人体解剖学

1 .绪论

(1)掌握人体的分部,人体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 和面;

(2)了解人体解剖学的概念,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及其范 围、分科及发展简史,正常、异常、变异和畸形的概念。

2 .运动系统

(1)骨

①掌握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椎 骨的主要形态特征;胸骨和肋的位置及形态结构,胸骨角; 颅的分部,脑颅骨和面颅骨各骨的名称和位置;颅的整体观; 上、下肢骨的名称、位置和形态结构;全身的骨性标志;

②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 骨的发生和生长;尾 骨的结构;骶骨的位置和结构。

(2)骨连结

①掌握关节的构造及运动方式;脊柱的组成、整体观及 运动;椎间盘的结构与功能意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 韧带、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的位置及功能;胸廓的组成、形 态及功能,胸廓上口和胸廓下口的组成;新生儿颅的特征; 颞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构造和运 动;骨盆的构成及性别差异;

②了解骨连结的定义及分类,直接连结的分类,关节的 辅助结构,胸锁关节、桡腕关节、拇指腕掌关节、骶髂关节、 踝关节的构成及其功能,足弓的组成及形态。

(3)骨骼肌

①掌握咀嚼肌的名称和作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 阔肌、竖脊肌、胸大肌、前锯肌、肋间肌、三角肌、肱二头


肌、肱三头肌、臀大肌、股四头肌、缝匠肌、小腿三头肌的 位置和作用;膈的位置、形态和作用,膈的裂孔和通过的结 构;腹肌的位置和层次;斜角肌间隙;全身的肌性标志;

②了解骨骼肌的形态、结构、起止及其辅助装置;腋窝、 肘窝、腕管、股三角、腘窝的组成和境界;腹肌形成的主要 结构;表情肌的名称和作用。

3 . 内脏学

(1) 内脏学总论

掌握内脏的概念;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消化系统

①消化管:A.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上、下消化 道的概念;咽峡的组成及功能;牙和舌的形态和构造;颏舌 肌的位置和作用;大唾液腺的名称和位置;咽的位置、分部 及各部的形态结构和交通;食管的分部及生理性狭窄; 胃、 小肠、大肠的位置和形态分部;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B .了 解口腔的分部及其境界;唇、颊和腭的形态;舌肌的一般配 布和功能;乳牙和恒牙的牙式;

②消化腺:掌握肝的位置、形态及分叶;胆囊的形态和 位置,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汁的产生及 其排出途径;胰的位置、形态及功能。

(3)呼吸系统

①呼吸道:A.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上、下呼吸 道的概念;鼻腔的分部和交通,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 部位;喉的位置、喉软骨的名称及连结、喉腔的分部,喉口、


声门裂的概念;气管的位置、形态,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 及临床意义;B.了解外鼻的结构特点,喉肌的位置和作用;

②肺:A .掌握肺的位置、形态及分叶;B .了解肺内支 气管和肺段的概念;

③胸膜和纵隔:A.掌握胸膜与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 分部,肋膈隐窝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纵隔的概念;B .了解胸 膜和肺的体表投影,纵隔的分部和内容。

(4)泌尿系统

①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的功能、形态、位置、 剖面结构及被膜,肾门、肾窦、肾区的概念;输尿管的行程、 分部和狭窄;膀胱的位置、形态及分部,膀胱三角及临床意 义;女性尿道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②了解肾的血液循环;膀胱的毗邻关系。

(5)生殖系统

①男性生殖系统:A.掌握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睾丸、附睾的位置、形态和功能;输精管的走行及分部,输 精管结扎术常选择的部位;射精管的形成及开口,精索的概 念;男性各附属腺的名称、形态和位置;男性尿道的形态特 点、分部及临床意义;B .了解前列腺的分叶、被膜及年龄变 化;阴茎的分部及构造,阴囊的形态构造,海绵体的构造、 阴茎皮肤的特点;

②女性生殖系统:A.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卵巢的形态、位置和功能;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意义; 子宫的形态、位置、分部, 子宫的固定装置;阴道后穹的位


置和临床意义;狭义会阴的概念;B.了解卵巢形态构造的年 龄变化;子宫壁的构造及其年龄变化;阴道的形态位置;女 性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女性乳房的形态和构造特点,广义 会阴的位置、分区及重要结构。

4 .腹膜

(1)掌握腹膜、腹膜腔的概念;男女性腹膜腔的特点; 直肠子宫陷凹、直肠膀胱陷凹、膀胱子宫陷凹和肝肾隐窝的 位置及临床意义;

(2)了解腹膜的功能;腹膜与脏器的关系;网膜的分部, 大网膜、小网膜、网膜囊、网膜孔的位置,大网膜的构成和 功能;各系膜的名称、位置和附着;各韧带的名称、位置和 构成。

5 . 内分泌系统

(1)掌握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甲状腺、甲状旁腺、 肾上腺、垂体、松果体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2) 了解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分类和概念。

6 .脉管系统

(1)概述

①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

②了解脉管系统的功能。

(2)心血管系统

①概述:A .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B .了解血管吻合 和侧支循环的概念,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②心:A.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和毗邻;心各腔的结构;


房间隔与室间隔的形态结构及缺损的常见部位;心纤维骨骼; 心传导系统的组成、位置和功能;左 、右冠状动脉的起始、  行程和分布范围;冠状窦的位置、开口及其主要属支;B .了  解心壁的构造;心包的构成及心包裸区的部位,心包窦的位  置、组成及特点;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的行程和  收集范围;

③动脉:A.掌握动脉的概念;左、右肺动脉的行程及动 脉韧带的位置;升主动脉的起止和分支;主动脉弓的起止和 三大分支;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行程和分支;颈 内动脉的行程;颈外动脉的行程、主要分支和分布;颈动脉  窦和颈动脉小球的位置、形态与功能;锁骨下动脉、腋动脉、  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和行程;胸主动脉的起止和  行程;腹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 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的分布范围; 肾动脉、 睾丸动脉(男性) /卵巢动脉(女性) 的分布,髂总动脉的起止和行程;髂内动 脉的起止和分布;子宫动脉的行程和分布;髂外动脉、股动 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起止、行程 和分布;颞浅动脉、面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 脉、桡动脉、股动脉和足背动脉的搏动点及常用压迫止血点;

B.了解动脉在人体中的分布规律;左、右颈总动脉的体表投 影;腹壁下动脉、股深动脉、肋间后动脉的起始、行程和分 布;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和分布;支气管动脉、食管动脉、 膈下动脉、腰动脉和肾上腺动脉的分布; 阴部内动脉的行程 和分布;足底内、外侧动脉的行程;


④静脉:A.掌握静脉的概念;上腔静脉的组成及引流范 围;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肱静脉的 起止和行程;静脉角的概念;上肢浅静脉(头静脉、肘正中 静脉和贵要静脉) 的起止、行程、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奇 静脉的注入部位及引流范围;面部危险三角的概念及临床意 义;下腔静脉的组成及引流范围;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 外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的起止和行程;肾静脉和睾丸静脉 (男性)/卵巢静脉(女性)的行程和注入部位;下肢浅静脉 (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始、行程和注入部位;肝门静 脉的组成、行程、属支、收集范围、注入部位、结构特点及 其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部位;B.了解几种特殊静脉 (硬脑膜窦、板障静脉和导静脉等)的特点;肺静脉的行程; 上肢深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的起止、行程;椎静脉 丛的位置、交通和结构特点;下腔静脉和髂外静脉的其他属 支以及盆腔各静脉丛的位置;下肢浅、深静脉的交通支;颅 内、外静脉的交通以及颈外静脉的行程;肝门静脉与上、下 腔静脉系之间的交通途径。

(3)淋巴系统

①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各部的结构和配布特点;胸导 管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及其收集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 成、注入部位及收集范围;局部淋巴结的概念,角淋巴结和 威尔啸(Virchow)淋巴结的位置及临床意义;胸腺的位置和 形态;脾的位置和形态;

②了解淋巴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颈部浅、深淋巴结群


的分布及收集范围;肺门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腹腔淋 巴结群的分布及收集范围;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的分布及收 集范围;子宫、肺、食管、胃、直肠等器官的淋巴回流;淋 巴的回流因素和侧支循环;头颈部淋巴结群的位置;腘窝淋 巴结的分布和收集范围;腋淋巴结的分群以及各群的分布和 收集范围;乳房的淋巴回流;脾的主要功能。

7 .感觉器

(1)视器

①掌握视器的构成,眼球壁的层次及各层的分部、形态 结构;视神经盘和黄斑(中央凹) 的概念,视网膜的组织结 构;眼屈光系统的组成;眼球内容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功 能,房水的循环途径;眼副器的组成,泪液的产生和排出途 径,眼外肌的名称和作用;

②了解感觉器的概念、组成,感受器的分类和分布;眼 睑、结膜的形态和构造;眶脂体、眼的血管、神经。

(2)前庭蜗器

①掌握前庭蜗器的组成、分部;外耳道、 鼓膜的位置、 形态及分部;鼓室的位置、形态(六个壁及其主要结构)和 交通;听小骨链的组成;咽鼓管的位置、特点及作用,幼儿 咽鼓管的特点;乳突窦、乳突小房的位置;骨迷路和膜迷路 的组成、结构;螺旋器、球囊斑、椭圆囊斑及壶腹嵴的位置 及功能;

②了解耳郭的结构、功能;幼儿外耳道的特点;鼓膜张 肌和镫骨肌的作用;声波的传导途径。


8 .神经系统

(1)总论

①掌握神经系统的分部;神经元的构造;神经纤维、灰 质、白质、髓质、皮质、神经核、神经节、纤维束和神经的 概念;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②了解神经系统在机体内的作用及地位;神经元的分类; 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

(2) 中枢神经系统

①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形态;脊髓灰质、白质的配布;灰 质前角、后角和侧角的主要核团(前角运动神经元,后角固 有核), 中间外侧核(T1~L3 节段),骶副交感核(S2~S4 节 段);脊髓白质主要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 的位置、起止和功能;脊髓白质主要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 前束和皮质脊髓侧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脑的位置和分 部,脑干的组成,脑干各部的主要外部结构,脑干内部结构 的重要纤维束(锥体束、脊髓丘脑束、三叉丘系、 内侧丘系 和外侧丘系)的起止和功能。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叶。间 脑的位置、分部以及第三脑室;间脑特异性中继核团(腹后 内侧核,腹后外侧核, 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功能。大 脑半球的外形、分叶及主要沟回;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第 一躯体运动区、第一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的位置和功能 定位,语言中枢的名称、功能定位及损伤的表现);基底核的 名称,纹状体的组成; 内囊的位置、分部以及内囊损伤的表 现。脑和脊髓的被膜的组成,硬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位置及


意义,硬脑膜窦的组成,海绵窦的位置、内容及交通;脑的 动脉来源,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基底动脉主要分支及其营养 范围,大脑动脉环的位置、组成和意义,脑脊液的产生及循 环途径;

②了解脊髓灰质神经元的细胞分层构筑,灰质前角运动 神经元组成;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小脑束、 内 脏感觉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网状脊髓束、 内侧纵 束、下行内脏通路和脊髓固有束的位置和功能;脊髓的功能 及脊髓常见损伤的一些表现。脑干内部结构特征,脑干的灰 质,脑干的纤维束(脊髓小脑前、后束, 内侧纵束、红核脊 髓束、顶盖脊髓束和网状脊髓束) 的起止和功能,脑干的网 状结构。小脑的内部结构和纤维联系。丘脑内核团的划分。 平衡觉区、嗅觉区、味觉区和内脏活动的皮质中枢的功能定 位;脑室系统位置,大脑皮质细胞层次结构、大脑皮质内神 经元的相互作用方式;大脑半球髓质联络纤维和连合纤维, 边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脊髓动脉的来源和分布特点;脑的 浅、深静脉的主要属支,脑和脊髓静脉的回流概况;脑屏障 和血脑屏障的概念。

(3)周围神经系统

①脊神经:A .掌握脊神经的组成、纤维成分和主要分 支;颈丛的组成、位置及主要分支(膈神经);臂丛的组成、 位置及主要分支(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腋神经、肌 皮神经、胸长神经的起始、行程和分布以及各神经受损后运 动感觉障碍的主要表现);腰丛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股


神经、闭孔神经的起始、行程和分布以及各神经受损后运动 及感觉障碍主要表现);骶丛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坐骨 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受损后的感 觉和运动障碍的主要表现);胸神经前支及其皮支的节段性 分布;B.了解脊神经的分布概况;皮神经分布的节段性和重 叠性特点;

②脑神经:A.掌握脑神经的名称、序号、连接脑的部位  和进出颅的位置; 嗅神经行程、分布及损伤症状;视神经行  程、分布及损伤症状;动眼神经行程、分布及损伤症状;滑  车神经行程、分布及损伤症状;三叉神经三大分支在头面部  皮肤的分布及损伤症状;展神经行程、分布及损伤症状;面  神经的行程和颅外分支的分布及损伤症状;前庭蜗神经行程、 分布及损伤症状; 舌咽神经行程、分布及损伤症状;迷走神  经主干的行程,分布范围及损伤症状;副神经行程、分布及  损伤症状;舌下神经行程、分布及损伤症状;B .了解脑神经  的纤维成分,迷走神经前、后干在腹腔的分支及分布概况;

③内脏神经:A.掌握内脏运动神经的概念;内脏运动和 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 别;牵涉性痛的概念 B.了解交感神经节位置,交感干概念,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走行,交感神经的分布;副 交感神经节位置; 内脏神经丛;内脏感觉神经特点。

(4)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①掌握感觉传导通路(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 细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和四肢痛温觉、粗触压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痛温觉、触压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 反射通路)的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走行和交叉的 位置以及向大脑皮质投射的部位,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后 的感觉障碍表现;锥体系的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 走行、交叉位置和支配情况,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后的运 动障碍表现;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及损伤的 临床表现;

②了解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听觉、 平衡觉和内脏感觉传导通路;锥体外系的概念和功能,锥体 外系通路。

(二)生理学基础

1 .绪论

(1)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了解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和方法。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①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兴奋性的概念及其衡量指 标,阈值的概念;

②了解刺激引起机体产生反应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3)机体的内环境、稳态

掌握内环境的概念,细胞外液, 稳态的概念及意义。

(4)人体生理功能调节

①掌握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反 射概念、反射弧的组成结构)的概念及其特点;正反馈的概 念及其示例,负反馈的概念、示例及其生理意义;


②了解自身调节,前馈控制系统。

2 .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①掌握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的概念、分类和特征,主动 转运的概念和特征,Na+-K+ 泵的转运过程; 物质主动转运和 被动转运的比较;

②了解 Na+-K+ 泵的生理意义,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与 入胞物质转运。

(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①掌握静息电位的概念和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概念、 产生机制和特征;

②了解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和复极化的概念, 阈电位 的概念,动作电位的传导。

(3)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①掌握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骨骼肌 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及关键结构和因子;

②了解肌丝的分子组成,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影响骨骼 肌收缩的主要因素(前 、后负荷概念及对肌肉收缩影响、肌 收缩能力对肌肉收缩影响)。

3 .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①掌握血液的组成,血浆渗透压的分类、形成及生理意 义;血浆的 pH 值;

②了解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功能;血浆蛋白的种类


及功能。

(2)血细胞生理

①掌握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红细胞生成所需物 质;白细胞的数量、分类及其功能;血小板数量、生理功能, 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及基本过程;

②了解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红细胞比容的概念; 白细胞 的生理特性;血小板的形态和生理特性。

(3)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①掌握血液凝固的概念及其基本过程, 内源性凝血和外 源性凝血的过程;肝素的抗凝原理;

②了解凝血因子;血液中主要的抗凝物质及其作用,纤 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降解。

(4)血型与输血

①掌握正常人的血量;掌握血型的概念,ABO 血型的分 型及其依据,ABO 血型抗原和抗体,输血原则;

②了解血型的鉴定;RH  血型的分型及临床意义,红细 胞凝集的概念。

4 .血液循环

(1)心脏生理

①掌握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动周期 的概念;窦房结 P 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脏的泵 血过程;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的概 念及相关内容;心脏正常起搏点和异位起搏点;第一、二心 音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正常心脏兴奋传导途径及其特点,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

②了解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意 义; 自律性概念、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心肌收缩活动的关系。

(2)血管生理

①掌握血压概念; 收缩压、舒张压的概念、正常值,动 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及 临床意义,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效滤过压的组成;微循环的三条 血流通路;

②了解血管的分类及功能;微循环的组成。

(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①掌握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 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的反射过程和生理意义;

②了解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 统,血管升压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4)器官循环

①掌握冠脉循环生理特点;

②了解冠脉循环结构特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5 .呼吸

(1)肺通气

①掌握呼吸的概念及其全过程;肺通气的动力;肺内压 的概念,人工呼吸的原理;胸膜腔内压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浆液的作用),维持胸膜腔内压的必要条件;肺通气功能的 评价(肺活量、用力呼气量、每分通气量及肺泡通气量的概 念及相关内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本质、作用和生 理意义;

②了解肺通气的阻力;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 化,胸膜腔内压的形成。

(2)呼吸气体的交换

①掌握肺换气过程及影响肺换气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压 差、呼吸膜、通气/血流比值);

②了解气体交换原理,组织换气。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①掌握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的概念,血红 蛋白与氧结合的特征;O2 、CO2 的运输形式;

②了解氧解离曲线。

(4)呼吸运动的调节

①掌握化学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器,CO2 、H+ 、O2 对 呼吸运动的调节;

②了解呼吸中枢(节律中枢、调整中枢),肺牵张反射。

6 .消化与吸收

(1)概述

①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的两种形式(机械性消 化和化学性消化),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征;消化道的 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②了解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2)消化

①掌握胃液的性质、成分及其作用, 胃的运动形式及其  生理意义,胃黏膜的自我保护作用(胃的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黏膜屏障、胃黏膜的细胞保护作用);胰液和胆汁的性质、成  分及其作用;小肠的运动形式及其生理意义;

②了解唾液和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及其作用; 胃排空概 念及其影响因素, 消化期胃液的分泌调节, 胃液的神经和体 液调节;大肠内消化的运动形式及其排便。

(3)吸收

①掌握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糖类、脂肪和蛋 白质的吸收形式和途径;

②了解无机盐、水和维生素的吸收。

7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1)能量代谢

①掌握能量代谢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 谢、基础代谢率和基础状态;

②了解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储能物质,呼吸商的概念, 食物的热价、氧热价的概念。

(2)体温及其调节

①掌握体温的概念及正常值;体温的生理变动;主要产 热器官;主要散热部位,皮肤散热的方式;体温调节基本中 枢的所在部分;

②了解体温调节(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 概念,用调定点学说解释体温调节机制,异常体温。


8 .尿的生成与排出

(1)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了解肾单位, 肾的生理功能,肾的血液循环特点和血流 量的自身调节。

(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①掌握尿生成的基本过程;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滤过率、 滤过分数、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概念,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 素;

②了解滤过膜的结构、通透性及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其分泌

①掌握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 、水、葡萄糖的重吸收;肾 糖阈的概念;渗透性利尿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②了解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基本方式,肾小管和集 合管重吸收HCO3   的特点,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4)尿的浓缩和稀释作用

了解肾髓质渗透压梯度形成原理,影响尿浓缩和稀释的 因素。

(5)尿生成的调节

①掌握肾的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 调节;水利尿的概念及其机制;

②了解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肾的神经调节, 肾内自身调节。

(6)尿液及其排放

了解尿量,尿液理化性质,排尿及其排尿反射, 常见排


尿反射障碍的原因。

9 .感觉器官

(1)概述

①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②了解感受器的概念。

(2)视觉器官

①掌握眼的调节,视近物的调节和瞳孔对光反射及其意 义,瞳孔对光反射中枢所在的部位及其特点;眼的折光异常 形成及矫正;眼视网膜感光细胞的种类及其功能,视网膜的 两种感光换能系统;掌握视野的概念及其特点;

②了解视紫红质光化学反应,暗适应、明适应、视力。

(3)听觉器官

①掌握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前庭器官的生理功能;

②了解基底膜振动的行波学说。

10 .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①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突触的概念,突触传 递兴奋的过程和特征;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 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中枢兴奋传播 的特征;

②了解突触的基本结构及分类,突触前抑制的概念、结 构基础和产生机制;突触后抑制的概念、分类和产生机制;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轴浆运输、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条 件反射形成的形成和意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2)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①掌握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及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概念、 特点及其生理功能; 内脏痛的特征,牵涉痛概念;第一体表 感觉区的投射规律;

②了解皮肤痛的特点,躯体感觉、视觉、听觉的大脑皮 层定位。

(3)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①掌握脊(髓) 休克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表现; 牵张 反射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去大脑 僵直的概念和产生原因);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

②了解基底节对运动的调节功能,大脑皮层运动区对躯 体运动的调节。

(4)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①掌握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的功能 和功能特征;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②了解脊髓、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5)脑的电活动与高级功能

了解慢波睡眠、快波睡眠的特点和生理意义;脑电图的 概念及其基本波形,觉醒与睡眠, 学习与记忆;大脑皮层语 言中枢。

11 . 内分泌系统

(1)概述

①掌握激素的概念,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②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作用方式,激素的分类及其


作用机制。

(2)下丘脑与垂体内分泌

①掌握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②了解垂体的内分泌功能,生长激素的分泌调节,下丘  脑与腺垂体的功能联系,腺垂体激素的种类,催乳素的生理  作用及其分泌调节,神经垂体激素(血管升压素、催产素) 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3) 甲状腺内分泌

①掌握甲状腺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甲状腺功能的调 节;

②了解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甲状旁腺激素、降钙 素和活化的维生素D(1,25-二羟维生素D3)的主要生理作用。

(4)肾上腺内分泌

①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②了解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5)胰岛

①掌握胰岛素的来源、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②了解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12 .生殖与衰老

(1)男性生殖

①掌握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②了解睾丸的功能调节。

(2)女性生殖

①掌握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②了解月经周期中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变化,月经周期形 成的机制,卵巢激素调节。

(三)病理学基础

1 .绪论

掌握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在医学中的地位、研究对 象和方法。

2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1)适应

掌握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及其类型 和病理变化;增生与肥大的关系; 化生的意义。

(2)细胞可逆性损伤

①掌握可逆性损伤的概念及类型; 细胞水肿、脂肪 变、玻璃样变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②了解细胞水肿、脂肪变的机制;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 原因。

(3)细胞不可逆性损伤

①掌握坏死的概念、基本病变、类型、各类型的病理 变化和结局;

②了解坏死的影响。

3 .损伤的修复

(1)再生

掌握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2)纤维性修复

①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②了解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3)创伤愈合

①掌握皮肤创伤愈合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②了解骨折愈合及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4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充血和淤血

①掌握充血、淤血的概念、病理变化和后果;充血常见 类型;重要器官的淤血及病理变化;

②了解淤血的原因。

(2) 出血

①掌握出血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②了解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后果。

(3)血栓形成

①掌握血栓形成、血栓的概念;血栓类型和形态、病理 变化和结局;

②了解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4)栓塞

①掌握栓塞的概念、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②了解栓子的运行途径。

(5)梗死

①掌握梗死的概念、病理变化、形态特征及类型;

②了解梗死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5 .炎症

(1)炎症概述


①掌握炎症的概念、基本病理变化、局部表现、全身反 应及意义;

②了解炎症的原因、分类。

(2)急性炎症

掌握炎症细胞的种类及特点;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 结局。

(3)慢性炎症

掌握肉芽肿性炎的概念、常见类型;肉芽肿的组成成分 和形态特点。

6 .肿瘤

(1)肿瘤的概念和形态、结构

①掌握肿瘤的概念;肿瘤的组织学形态和结构;肿瘤的 分化及异型性;

②了解肿瘤的大体形态;肿瘤性增殖与非肿瘤性增殖的 区别。

(2)肿瘤的命名分类及生长扩散

①掌握肿瘤命名的一般原则;肿瘤的生长方式、扩散;

②了解肿瘤命名的特殊情况;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3)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掌握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4)癌前病变和原位癌及常见肿瘤举例

①掌握癌前病变概念及常见类型;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②了解乳头状瘤、腺瘤、鳞状细胞癌、腺癌、脂肪瘤、 血管瘤、平滑肌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血管肉瘤、骨 肉瘤。

7 .心血管系统疾病

(1)动脉粥样硬化

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基本病理变化;主动脉 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性心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病变类型)。

(2)高血压病

掌握高血压病的概念、危险因素; 良性高血压的分期及 各期的病理变化; 恶性高血压及其病理变化。

(3)风湿病

①掌握风湿病的病因、基本病理变化;

②了解风湿病的各器官病变。

8 .呼吸系统疾病

(1)肺炎

①掌握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并发症和 临床病理联系;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②了解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因;病毒性肺炎的 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①掌握肺气肿的概念、类型;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的 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并发症;


②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慢性肺源性心 脏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3)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掌握鼻咽癌的病因、病理变化、组织学类型、扩散途 径和结局;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扩散途径及临床病理 联系。

9 .消化系统疾病

(1) 胃炎

①掌握慢性胃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②了解慢性胃炎的病因。

(2)消化性溃疡

①掌握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变化、结局和并发症、临床病 理联系; 良性和恶性溃疡的区别;

②了解消化性溃疡的病因。

(3)病毒性肝炎

①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各型病毒性肝炎的 病变特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

②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病因。

(4)肝硬化

①掌握肝硬化的分类或分型、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转归和并发症;

②了解肝硬化的病因。

(5)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①掌握胃癌的病理变化、扩散及转移和临床病理联系; 结直肠癌的病理变化、分期与预后、扩散及转移和临床病理 联系;原发性肝癌的病理变化、扩散及转移和临床病理联系;

②了解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细胞癌的病因。

10 .泌尿系统疾病

(1)肾小球疾病

①掌握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 炎、膜性肾小球病、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和慢性肾小球肾炎 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②了解急性肾炎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肾病综合 征、慢性肾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 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肾盂肾炎

①掌握急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并发症、临床病理联 系;

②了解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了解慢性 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3)肾和膀胱常见肿瘤

掌握肾细胞癌、尿路上皮肿瘤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 系。

11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掌握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子宫颈浸润癌的病理变化、 扩散和临床病理联系;前列腺癌病理变化、扩散和临床病理  联系;乳腺癌的病理变化、扩散和临床病理联系。

12 .传染病

(1)结核病

①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和转化规律;原发性肺结 核的病理变化及结局,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及各型的病变 特点;

②了解结核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肺外结核病的类型及 病理变化。

(2)细菌性痢疾

①掌握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②了解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专业基础综合课合卷)、笔试。

(二)试卷分值及考试时间

满分 300 分,其中人体解剖学 100 分,生理学基础 100 分,病理学基础 10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三)题型结构

题型

题量、分值

 

单项选择题

A1 型题

45 题,每题 3 分,共 135 分。

A2 型题

12 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



B 型题

9 题,每题 3 分,共 27 分。

 

问答题

简答题

3 题,共 30 分。

综合分析题

3 题,共 60 分。

三、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1 .A1 型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是

A .血浆            B .组织液      C .淋巴液

D .脑脊液          E . 胃液

参考答案:E

2 .A2 型题:

(1)患者,男,36 岁,近 2 年来上腹部周期性疼痛、  反酸、嗳气, 胃镜检查发现胃小弯侧有一直径 1.5 cm 溃疡, 边缘整齐,溃疡周围黏膜呈放射状。据此,可诊断为

A . 胃溃疡病        B .浸润型胃癌

C .溃疡型胃癌      D .息肉型胃癌

E .慢性萎缩性胃炎

参考答案:A

3 .B 型题:

A .第 1 肋          B .第 2 肋      C .第 7 肋

D .第 8 肋          E .第 10 肋

(1)胸骨角两侧平对的是

(2)肩胛骨下角平对的是

参考答案:(1)B;(2)C


(二)问答题

1 .简答题

简述子宫的位置及其固定装置。

参考答案:

(1)子宫的位置:子宫位于小骨盆腔的中央,膀胱和直 肠之间。

(2)子宫的固定装置: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子宫 阔韧带、子宫骶韧带、盆底肌和阴道。

2 .综合分析题

患者,男,67 岁,有多年高血压病史。在观看球赛时过 于激动突然昏倒而入院。检查发现:①右上、下肢不能随意 运动,肌肉僵硬,髌腱反射和肱二头肌腱反射亢进, 巴彬斯 基(Babinski)征阳性,两侧额纹对等,两眼均能闭目,右侧 鼻唇沟变浅, 口角歪向左侧,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②右半 身痛觉丧失, 闭目时不能说出右上、下肢被动运动的状态和 姿势;③双眼右侧半视野偏盲。MRI 提示脑出血。

运用解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该患者脑出血的部位位于何处?

(2)该患者髌腱反射涉及哪块肌的肌腱?该肌位于何 处?有何作用?

(3)脑出血压迫哪些纤维束导致上述症状?

参考答案:

(1)病变位于左侧内囊。

(2)股四头肌;大腿前群;屈髋关节和伸膝关节。

(3)因为损伤了左侧锥体束,引起右上、下肢痉挛性瘫 痪,右侧面神经核上瘫,右侧舌下神经核上瘫;损伤了左侧 丘脑中央辐射,其传导的是右半身的深、浅感觉, 引起右侧 痛温觉丧失,右侧本体感觉丧失;损伤了左侧视辐射,引起 双眼右侧半视野同向性偏盲。上述各传导束均走在内囊,所 以内囊损伤出现“三偏 ”症状。


推荐专题
留言咨询
* 姓名
* 手机
* 所在学校